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日治時代的東港迎王報導--引用關於迎王三兩事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東港迎王雖然號稱有幾百年的歷史,不過卻缺乏明確的記載。康豹在他的論文中也發現這一點,比起其他地方,東港的史料記載極其缺乏。在他的研究當中,他只有尋找到鈴木清一郎所撰的台灣舊慣習俗信仰中有提到一段潮州人迎請東港王爺去治病的情形。

    不過隨著台灣日日新報的電子資料庫出版,提供了對於東港迎王的第一手報導,彌補了這個史料的空缺。前陣子有個超正點的朋友提供了我幾則日日新報的迎王新聞,在此先感謝這位超正點同學提供這珍貴的資料

    首先先談談台灣日日新報的背景,這份報紙是由台灣日報跟台灣新報兩間報社合併而來,1898年5月6日創刊。背後官方跟民間資本各占一半,為日治時期官方的御用報紙,同時也是當時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總共發行15800餘號,算了一下大概是每天出刊才有如此的號數。而日日新報也曾出過一陣子的文版,但因經費問題又取消。不過到戰敗之前,日日新報依舊會維持兩版的漢文版。

    關於這個電子資料庫的報紙來源網路上似乎有兩個源頭:一是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典藏的原報跟微縮膠捲,另一個說法是資料庫公司自日本北海道大學的微縮膠捲數位化而成。不過以這個電子資料庫提供的十萬筆資料量來說,這可能只佔了原資料量的十分之一不到。這十萬筆資料是十萬筆新聞,但以一分報紙每天可能都有50.60新聞的量來看,這數目很明顯只佔了極小部分。

    由於小弟大學時期在電子資料庫工讀了三年,對於這種所謂數位資料庫的內部運作我可是很清楚。對於這個問題我先做個解釋:一是取得授權的範圍、二是原版報紙是否齊全、三是電子化的進度。以這個情況來看,資料庫公司想必未取得全部授權而授權的單位可能也未必擁有完整的報紙微縮片。最後是公司的營運考量,有可能累到一定的資料量就先行上市,將後續的電子化資料作為更新使用使用戶維持續定的意願。

    所以,應該還有更多的東港及迎王報導,不過這裡僅就發現的作一番介紹。除了迎王,另外也PO一些跟廟宇有趣的新聞。另外從這些報導也可看出日本人的宗教政策。在民間信仰的傳說中,多半記憶都圍繞在是寺廟改正這個記憶中。所以似乎民間信仰在日治時期受到其大的打壓。不過對照當時日本的情況,從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其實當時民間信仰並非一路受到打壓。反而在台灣經濟最好的所謂大正浪漫時代,各地的廟會規模都有明顯的成長。

    廢話說了一堆,在新聞前,我先整理出一份迎王科年跟年代的對照表。可以讓大家在閱讀時有更多幫助。

科年  西元  日治年號 中國年號
戊戌  1898  明治31  光緒2414
辛丑  1901  明治34  光緒27民前11
甲辰  1904  明治37  30民前08
丁未  1907  明治40  光緒33民前05 王新聞1則、相關2
庚戌  1910  明治43  宣統2 民前02  
癸丑  1913  大正2   2
丙辰  1916  大正5   5
己未  1919  大正8   民國8
壬戌  1922  大正11  民國11
乙丑  1925  大正14  14        迎王新聞3
戊辰  1928  昭和3   民國17
辛未  1931  昭和6   民國20        迎王新聞1
甲戌  1934  昭和9   民國23        迎王新聞1
丁丑  1937  昭和12  26        迎王新聞2
庚辰  1940  昭和15  民國29
癸未  1943  昭和18  民國32

    透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至少有7則新聞是直接報導迎王新聞的。最早的一則是在1907年,所以東港的迎王百年以上歷史至少可明確到距今105前。其他年代相信還有,不過目前可能需要直接搜尋原版報紙才有辦法。接下來我們就先來看第一則新聞吧。

匪襲東港 1898年 明治31年 十月二十六日
    這則新聞頗為有趣,呼應了東港流傳的溫王爺神蹟。就是有土匪半夜來打東港,因為王爺半夜去託夢給日本人,並派自己兵馬相助,遂擊退土匪。有趣的是,報紙是寫半夜兩點,跟傳說中的夜半頗為一致。而這土匪一應該是當時的林少貓。姑且不論王爺是否真有去託夢,但這則傳說確實有相關的事件背景,並非空穴來風。 
東港溫王爺神誕 1905年 明治38年 十二月二十日
 
   此則內容是最早關於溫王爺生日的描述,從四天分的日期就可以看出此時王爺神誕就已經有相當大的規模了。不過按漳泉縣份簽舉爐主,輪日致祭焉。跟所謂四縣份可優先祝壽說法似有類似。所以這裡指的或許是今日的四縣分同鄉會。

東港短扎 1907年 明治40年 七月三十一日
東港一束 1907年 明治40年 十二月二十一日

迎王及期 1907年 明治40年 十二月一日
    這三則新聞相當有意思,首先是因為日本人以天氣炎熱為由將迎王改到十月。所以有學者認為目前的迎王時節是由此開始,不過對照之後的新聞,這顯然有誤。而當年烏魚產量銳減,所以當地人都認為沒迎王所以抓不到魚。不過當迎王舉行之後,烏魚大量捕獲。所以東港人認為果然是沒迎王的關係。不過報紙卻認為是當年暖流比較晚關係(今天叫天候異常?)

    不過在這則新聞中顯然可以看出記者對於迎王的不了解,他將所迎之神誤認為溫王爺,而非代天巡狩千歲爺。不過看來在那時迎王規模就相當龐大,所費數萬圓,按之後興建豐漁橋工費六千五百圓來看,不難想像花費之多。而規模也是實南部唯一之熱鬧也。

    最後在東港短扎後面說的最近東港拳館林立,不過目前東港未留下什麼國術館,所以會不會是在練宋江陣準備迎王?

爭較賞金 1907年 明治43年 七月二十一日
 
    這年找不到迎王的新聞,5月份的新聞只有幾天。不過倒是有一則很妙的新聞。原來北港媽祖曾來東隆宮駐駕,而且廟公還跟班首(可能指班頭)因為賞錢發生衝突。遭到乩童喝斥無恥,各打三十大板。各位看官,這尊神明是誰大概大家都知道了吧~~~以前王爺果然很兇
    不過後續新聞似乎是北港媽遶境東港,不過因為董事跟街民不合,神前擲筊決定。(這要不要恢復舊例一下)但該年有迎王,不在六月是因為距離迎王太近嗎?還是另有別的因素?

東港迎神期日 1925年 大正十四年 四月二十三日
東港迎神續聞 1925年 大正十四年 五月三日
東港迎神後聞 1925年 大正十四年 五月八日
    這三則新聞算是最詳盡的報導了,首先,我們知道這年由頂中街輪值大千歲,大總理為張達,日期訂於五月十一日。接著三號的新聞又更詳細的描述準備細節。頂頭角、頂中街、下中街準備龍鳳閣。這應該是藝閣,這跟當時這三地行商聚集有關,財力也較豐富。而下頭角延請台南八家將!!不過有趣的是泉州團、澎湖團跟台南團,這裡不清楚這是類似同鄉會還是什麼?不過東港這類人口不多,還是說今天大家已經忘記了?而最後提及的唐榮跟那個鐵工廠的唐榮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就是了….

東港街的王爺大祭 1931年 昭和6年 四月十一日
    這年的迎王祭典從五 月四日到七日,可見日治時代的迎王時間大約都為三天。經過我們輝哥努力尋求翻譯的正確譯文為:高雄州東港王爺祭祀.從5月4日到7日.每次祭典.琉球居民 會來到東港街道協助.幫忙籌募祭典所須的經費.今年東港居民合作募得的經費增加.可以獨立承辦。在此感謝輝哥大力相助。

觀覽祭典墜橋及死1931年 昭和6年 五月十七日

    這裡應該是迎王外的一件意外事故,前往東港觀看迎王爺結果返家不慎摔落橋下死亡。
近年にない 賑やかな媽祖祭1934年 昭和9年 五月二日
   
    這裡首次出現東港迎媽祖的新聞,在這之前除了北港媽來東港的消息之外,不見有東港迎媽祖的消息。據陳進成老師的考據,最早迎媽祖是因為日本人不准迎王那麼多天,所以以一天迎媽祖、一天迎土地公、三天迎王來申請。不過標題頗堪玩味,很爛的翻譯是:近幾年沒有,人聲鼎沸(原本意思是很多人在說)的媽祖祭。到底是之前都沒有,還是最近都沒有….不過看來是近幾年,但是之前卻從未出現關於迎媽祖的報導。不過比較確定的是沒有迎土地公一說,可能是老輩記憶有誤。
    不過報紙大概寫的是東隆宮跟朝隆宮五月二十七、二十八日、二十九日舉辦三年一度的祭典。從各地湧入數萬人潮,街道上充滿汽車、腳踏車。到了三十日東隆宮的大祭典開始,當日下午三點,街上有許多人化妝遊行(陣頭?),非常熱鬧。
一樣有請日文達人啊。不過這個意思應該相去不遠。但從時間點來看,30日下午三點應該是請王上岸開始遶境,還是這天遷船也有陣頭參與?所以之前的三天真的是迎媽祖嗎?不過缺乏結束的日期,也無法確定。

東港籌迎王爺及媽祖 1937年 昭和12年三月十二日
王爺祭典 1937年 昭和12年四月二十八日
   

0 回應:

1111210東港迎王--王船立舟參

2024年東港迎王影像紀錄

 
東港迎王『一生中一定要參與一次的台灣傳統文化祭典』《東港迎王》 《琉球迎王》 《木日水巷/東港蘇老師》www928@gmail.com
西元2001年維護:木日水巷人文空間 志鴻慶『一生做好一件事:用心投資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