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東港迎王的文化背景--東隆宮簡介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東港東隆宮是本省著名的王爺廟,主祀溫府千歲。溫王原系唐朝進士于奉旨巡行天下時,遇難而亡,成神之後,常巡行閩、浙沿海,佑護往來船隻,是以漳、泉二州人民對溫王崇禮有加。清康熙三十三年(西元一六九四年),東港地區設置巡檢署,漳、泉移民陸續前來定居。康熙四十五年(西元一七0六年),東港海岸「太監府」附近,即舊稱崙仔頂(今鎮海里)海灘上,一夜之間擱置大批自福建潮沖而來的木材,上書有「東港溫記」字樣。斯時溫王亦曾顯靈指示,欲在太監府舊址建廟,並諭示信依照木材的長短大小,揀選恰如其分的用途。溫王鎮台駐蹕已定,東港信徒乃恪遵神意,展開建廟事宜,並聘請名師雕刻溫王金身,擇吉安座。
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東港發生海嘯,濤天巨浪,淹沒太監府,東隆宮淪陷滾滾駭浪中,險象環生,當時,避難他處的莊民皆欲搶救王爺金身,士紳林合於是發動信眾,駕筏劈開廟殿后壁,及時搶救王爺神像,剎時之間,神廟坍塌瓦解,沖逝無遺。信徒見此異象,更堅定對溫王爺的信仰。歷經大變的東港亟待重建,溫王爺適時諭示,擇定「浮水蓮花」穴地新廟址,信眾集腋成裘,匯流成海,終於完成嶄新的東隆宮。得風水之賜,每逢颱風海水倒灌或山洪急泄期,低窪地區常有淹水之苦,然東隆宮卻絲毫未受影響,誠乃一大奇蹟。
日據時期,戰亂倥傯,東隆宮維護不易,傾圮之態畢現。迨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百癈待舉,東港士紳乃於民國三十六年發起修建之議,由蔡糞擔任管理人,林庚申、蔡朝取擔任總經理,陳聯豐、張萬寶擔任會計,善男信女捐輸經費,齊心戮力完成廟殿修建工程。
歲月更替,外貌隨著風雨侵蝕而班駁古舊,極需重建;民六十六年〈丁庚年〉,在全體信徒的共識下成立重建委員會,全權負責重建事宜,承蒙各界善信大德慷慨捐輸,熱誠參與,使得這項歷時七年的浩大工程得以順利於民國七十三年〈甲子年〉竣工落成,仲秋時節隆重舉行入廟登龕平安祭典。
民八十六年〈丁丑年〉改建牌樓為山門並建醮。完成後的東港東隆宮金璧輝煌,氣勢磅礡,屹立布南臺灣的碧藍穹蒼下,散發出溫王爺綿綿不絕的福祉,生生不息,直至永恒!
*溫府千歲【農11/1聖誕】
東港東隆宮主神王爺姓溫,名鴻,字德修。生於北朝隋煬帝大業五年(西元六0九年)歲次己已年十一月一日。屬山東濟南府曆城縣白馬巷人,書香門第,自幼聰穎,稍長文武兼備,交遊廣至四方,風雲際會,適逢於唐朝貞觀年代,皇帝李世民微服出遊,遇險困危,溫鴻捨身救駕,功居其首,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其時救駕者三十六人,一併賜封進士,且與之義結金蘭,皇帝酬功任他出仕山西知府,到任後政通人和,清廉愛民,興學育才,地方大治,民稱父母;時值鄰近地方賊寇作亂,勢甚猖獗,民不聊生,官兵出剿無功,群臣乏策,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三十六進士亦領精兵一同進剿。溫鴻用兵如神,舉兵直搗賊穴,賊酋授首,群賊四竄,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溫鴻班師回朝,受上誥賞,策封王爺。
太平盛世,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下,宣揚大唐德威。一次乘船出巡不幸在海上遇險,三十六人全部罹難無一倖免,據當時生遇水手與待從目睹,三十六進士喪生之時,有聞仙樂飄奏,海上即時呈現一片祥雲紫氣,世人咸認溫鴻之死乃解脫而成神,貞觀皇帝得聞此一訊息,痛失功臣之余,復信其成神之說,乃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祠春秋致祭,敕封永享人間香火,並下旨建巨舶,名?「溫王船」,內奉溫王爺及其結義兄弟之神位,于清醮畢送入海中,王船上有禦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八字,敕告天下,凡溫王船所到之處,百姓府官一體奉迎,均應殺豬宰羊設祭,大事供祀,以慰溫王在天之靈。
溫王成神之後,經常在閩浙沿海地區顯靈,每常船隻在海上遇到驚濤風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字之巨船出現,立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自後王船所及之處,必造福地方,庇謢百姓。福建的泉、漳二州,對於溫王爺在海上顯靈護航之事,皆耳熟能詳,人人稱頌。臺灣早期因地廣人稀,溫王爺未曾在台出現,直到明、清兩代,移民渡海來台者日眾,出海的漁民恒以溫王爺為其精神之所寄,約在康熙三十三年(西元一六九四年)東港地區設置巡檢署,福建泉、漳兩州人士定居東港時均奉祀溫王爺以保平安,迄康熙四十五年(西元一七0六年),距今近三百年,東港海岸上發現神木漂來,神靈顯示溫王欲在臺灣定居,東港居民相信王爺是為地方造福,興隆有望,將神木興建溫王爺廟,名為「東隆宮」,此即臺灣溫王信仰肇基之始。回上層
*玉皇上帝【農1/9聖誕】
玉皇上帝民間俗稱「天公」,在通俗信仰中,係一至高無上的神明,上掌三十三天,總樞百神,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億萬生靈。國人對於天公之信仰,蓋源於傳統敬天畏天的思想,上古洪荒之世,先民觀乎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自然變化,認為宇宙間有無所不在的主宰,其位至尊,其神至靈,乃以「上帝」或「蒼天」稱之。此一至高無上的「天」,不具形相,於冥冥之中潛運默化,造生萬物,長養百類,更維繫國家之興亡、帝王之成敗、人民之禍福、政治之冶亂、文化之盛衰,國此黃帝建明常以祀上帝,歷代帝王以敬天事天為首務,而衍生郊祀之祭天大典。
根據《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所載,遠古之初,有「光嚴妙樂」國,國王名「淨德時王」,皇后為「寶月光」,國年老無嗣,遂舉詔全國道眾,廣陳無養以祈子嗣。一夜,寶月光夢見「太上道君」乘坐五彩龍輿,手中嬰兒,遍體毫光,皇后誠乞孩兒為嗣,道君欣然允諾,皇后夢醒覺而有孕,於丙午年正月初九日什時誕生太子。太子自幼聰敏慈善,常散財濟助貧戶,深受百姓愛戴。淨德王駕崩後,政和民安,一日悟念人世無常,遂傳位有道,前往普明香巖山潛心修道,歷經三千二劫,始證金仙,號曰「清淨自然覺王如來」,自此,頓悟大乘之理,又經億劫,方證「玉帝」之果位。宋真宗時上「玉皇」聖像,又賜「玉皇大上帝」之聖號。
正月初九日為玉皇上帝聖誕,俗稱天公生,由於玉皇上帝位尊權高,信徒大多於前一日舉行齋戒以示虔誠,祭祀時間則從正月初八日晚上十一點(即正月初九日子時)開始,至五更(即清晨三點)結束。拜天公除了原有的供桌外,還要再擺上小供桌稱為「頂桌」,形成上下桌的祭祀方式。相傳玉帝茹齋禁葷,因此頂桌上擺五果六齋、紮紅繩的麵線、清茶三杯以為供奉,下桌則擺三牲五醴和經龜粿(其中用雞必是閹雞或雄雞),此是供祀玉帝左右侍從所用之祭品,而祭祀所用金紙必用「大壽金」,民間稱為「天公金」。回上層
*觀世音菩薩【農2/19聖誕】
觀世音梵名「阿縳盧枳低濕伐羅」,音指「觀察一切眾生而自在地加以拯救」,傳入中生土後有多種譯名,例如:闚音、觀音、觀世音、光世音、觀音聲、觀世自在、觀自在等。《法華經》中有云:「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是以名觀世音。」此即菩薩尊號「觀世音」之由來,唐朝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稱「觀音」。觀世音菩薩乃佛教悲門之主,因感眾生陷於無明苦海,於是持願示現,救濟世間一切苦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曾記載觀音有三十三種應化身,宋朝普明的《香山寶卷》所載述的觀音生平,普遍流傳於民間,亦可視為觀世音菩薩的應化現身,而非其本傳:觀音本為「慈航尊者」,不忍眾生墮入六道輪迴,遂大發慈悲之心,願託化女子以濟渡眾生。妙莊王十八年二月十九日興林國王后伯牙氏夢日入懷,產下一女名「女善」。妙善自小葷乳不食,喜佛學;及長,妙莊王欲招駙馬,妙善不從,後至白雀寺修行,妙莊王放火燒寺,妙善刺血化紅雨滅火,又遭刀禍、紋刑皆不死,由白虎背負遊歷地府,步步生蓮花,救渡無數苦難鬼魂,後至香山修道九年,當時妙莊王身染惡疾,妙善自願剜目斷臂以救父,並濟渡父母、胞姊,功果圓滿,受封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靈感觀世音菩薩」。
唐宋以前觀世音菩薩聖像皆塑男身,後漸改為女身,並有善才、龍女為左右協待;現今寺廟所供奉之菩薩像均為慈眉善目的女神像,成為婦女信徒虔誠信奉的菩薩代表。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逢難救難,逢災救災,向為向灣信民所深奉不移,而菩薩慈悲為懷,憫恤世間疾苦,時常顯示各種化身來濟渡世人,足見婆娑世界眾生與大士因緣深。我國民間對觀世音菩薩聖誕相當重視,計有農曆二月十九日的觀音大士佛辰、六月十九日的觀音成道紀念日與九月十九日的觀音出家紀念日。回上層
*水僊尊王【農10/10聖誕】
水僊尊王係海洋之神,又稱「海王」,據載昔日曾有「划水僊」求救於水僊尊王之儀式,相傳藉著這種儀式示警,水僊王會即時現身救援。早期大陸移民渡海來臺時,常於海上險遇風暴,船員就在船上敲鑼打鼓,每人手持筷子齊作划船狀,向水僊尊王示警求救,在化險為夷平安抵達港灣後,就在港口附近建廟以為叩謝。
台灣奉祀之水僊尊王,有一尊單祀者,以治水有功的大禹為主;也有五尊同祀者,除了以大禹為主祀外,另有伍員、屈原、王勃、李白四位水僊尊王併祀。大禹因疏導百川,治理水患,而被奉為「水僊尊王」,民間亦奉為「水官大帝解厄神」。大禹姓姒氏,為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開國之君,父親鯀因治水無功被殺,禹繼承父職,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能導天下水而歸諸四海,消弭水患,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伍員字子胥,春秋楚國人,因父兄皆被楚平王所殺,轉而投奔吳王。伍員入吳後,傾力輔佐吳國伐楚,五戰五勝而報了父兄之仇。吳王夫差繼位,屢次伐越大勝,越王勾踐被迫求和,伍員進諫不成,反被賜死,臨死前言:「待我死後,挖掘雙眼懸於東門之上,以目睹越王領軍滅吳。」吳王聞言大怒,令人將伍員屍首投棄於江海,吳國人民感其堅貞,便立祠於江上祭拜,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終於敗在越王勾踐手。屈原名平,戰國時楚人,因受朝中奸臣妒恨,屢次謫貶,終因抑鬱憂憤,投河自盡。王勃,唐朝人,六歲即能文辭,聲名傳揚京城,廿九歲時南下省親,途中溺死於南海。李白,唐朝人,人稱「天上謫仙」,生性輕財好施,詩才享譽當世,唐玄宗甚愛其才,卻為楊貴妃所阻,官運不順,民間傳說李白泛舟遊江時,因醉酒而入水中取月,不幸溺死。
農曆十月十日為水僊尊王誕辰,以上五者均為信徒朝拜之對象。水僊尊王庇佑船隻航海平安,是我民間所奉祀的水神之一,我東港漁村濱海,鎮民業漁為生,尤需仰賴水僊王之傳澤護佑,此乃東隆宮雕奉水僊王庇境佑民之主因。回上層
*註生娘娘【農8/15聖誕】
註生娘娘是專當人間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其信仰普及我國各地,本省民間俗稱為「註生媽」。註生媽主司授子、安產、護兒等神職,遂成為久婚不孕、安胎待產之婦女所虔誠奉祀的對象。
註生娘良的生平至今仍混淆不清,大抵可分為兩種說法。一說註生娘娘出自《封神傳》,為三仙島之雲霄、瓊霄、碧霄三姊妹,係龜靈聖母之門徒,曾以產盆練成「混元金斗」法寶,後因胞兄趙公明(玄壇元帥)命喪姜子牙之手,三姑為報兄仇,聯手投靠聞太師門下,日後並擺下黃河陣,使周營部將傷亡無數,幸得元始天尊破解陣仗,三仙姑與陣俱亡,姜子牙歸國封神時,命三仙姑掌混元金斗,凡天下蒼生落地從金斗轉劫。民便據此典故,奉三仙姑為「註生娘娘」立祀。或謂註生娘娘即臨水夫人陳靖姑,生於唐朝大曆年間,為福建古田縣臨水鄉水,係由觀音菩薩血滴所轉世投胎,及長,嫁劉杞,孕數月,逢大旱,受鄉民之託祈雨,因脫胎而亡,年廿四歲,臨終曾誓言救人產難,成神後屢顯幫助婦女安產,遂被民間奉為註生娘娘。其下有十二婆祖,各抱一嬰,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皆憑積善行德而論。
所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中國人重男女的傳統觀念下,求子嗣的殷切心情,帶動了「註生娘娘」的鼎盛香火,也因勢形成了特殊的民俗信仰習俗「移花換斗」及「栽花換斗」,前者係祈求註生娘娘變換胎兒性別,以滿足有兒有女的心願,後者則是久婚不孕者請求註生媽賜花降子,由這種信仰觀念衍生的神明尚有花公、花婆,職司看管花(嬰兒)的元神,並保佑嬰兒一切平安健康。
農曆三月廿日是註生娘娘的聖誕日,已婚婦女常於此日求嗣,或帶小孩前往祈祝,據說神前擺置的花簪、小鞋都有保佑小孩平安的作用,如果有幸得到註生媽賜筶准允攜回,他日要另製加倍奉還。回上層
*境主尊神【農5/12聖誕】、福德正神【農2/2聖誕】
境主公為廟境之神,負責衛守管理所屬廟宇的轄區,性質和土地公相似。境主公所轄管的地區範圍,隨著廟宇的大小、信徒的多寡而有所不同,因此每地各宮廟所祀之境主尊神,雖然神格一樣,然而職權卻有分別,即各境主神所轄管的地區範圍,端視該廟的祭祀圈大小而定,有的僅限一村,有的廣及數鄉鎮,或認為,境主公守護地域僅限於寺廟之內,寺廟之外的行政權就屬於土地公了。境主公衛守廟堂重地,以廟宇同祀神明供奉,塑像慈藹和祥,俯視著來來往往各路朝奉的虔誠信徒,所謂心誠則靈,在境主公煦和的庇佑下,十方善男信女必能盡如祈願,而東港鎮必能日益壯盛,合境康泰。回上層
*太上老君【農2/15聖誕】
太上老君又稱太清道德天尊,生於無始,起於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太初之時,老君由虛空而下,說「開天經」一部,闡釋南北南西、四維上下、大小尊卑等。而後宇宙清濁始分,清氣上昇為天,濁氣下沈為地。老君又說「太始經」暨「乾坤經」,形成日月星辰、五嶽四瀆。老君分身化氣,曾現身於遠古時代及春秋時間,例如伏羲時,老君化身為「無化子」;神農時,老君化身為「大成子」:祝融時,老君化身為「廣壽子」;軒轅時,老君化身「力牧子」;帝堯時,老君化身為「務成子」;舜帝時,老君化身為「直寧子」;商湯時,老君化身為「錫則子」;西周時,老君化身為「郭叔子」。老君每一化降均以經籍教民導世,漸啟文明。
春秋時期,老君寄胎於玄妙玉女身中八十一年,至周靈王十年(西元前五六一年)二月十五日卯時,母攀李樹時,由左月劦降生,遂以李為姓,名耳,字伯陽,生而白髮,故日老子,耳有三漏,又名老聃。老子為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為周朝守藏,室之史,掌管國家典藉,著有《道德經》五千言,為道家之祖。唐宗室以老子為尊,唐中宗時封為「玄元皇帝」,高宗時封「太上玄元皇帝」,玄宗時又加封為「大聖祖太上玄元皇帝」,後改稱「大道玄元皇帝」。武則天即位後,取消其封號,只稱「李老君」,至宋朝時始有「太上老君」一名出現。
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合稱為「三清道祖」,向來被視為道教最高神明,民間宮觀廟宇舉行科醮法會時皆設有「三清壇」,供奉三清道祖牌位,即信徒對三清道祖的最高禮敬。三清道祖屬於道教無極界神祗,其神靈皆出於天地未判、清濁未分之前,三清道祖本無形體而以三氣為精,後世依其降化形貌而塑像供祀。回上層
*南斗星君【農9/1聖誕】
南斗星君為五斗星君之一,五斗星君各有其職司權責:東斗星君主紀算、西斗星君主記名、南斗星君主延壽、北斗星君主解厄、中斗星君主大魁。南斗下轄六宮,北斗下掌七宮,共理三才六合八卦九宮,總轄中外百辟官品,為紫微太微兩極者曹,舉凡四瀆五嶽、九州八紘、名山大川、城隍社廟皆在管轄之內。
南斗星君所轄六宮如下:天府司命星君、天相司祿星君、天梁延壽星君、天同益算星君、天樞度厄星君、天機上生星君。南斗位居离宮,降神於人,名之為魂,其主要職責為司理陽宮,宰御火帝,故有「南斗火官除毒害,北斗水神滅凶災」的說法。自有天地以來,南北斗二星君共同註擬天人之爵祿,增減士庶之祿俸,延促年齡,去留災福,可謂世人之生死大權皆由其掌握,因此凡人欲解厄延壽,應以虔誠之心,行恭敬之禮,若有幸目睹南北斗時,則端正其心,肅凜神情以乞請賜福添壽。回上層
*北斗星君【農8/3聖誕】
北斗星君主解厄,其七宮為天樞陽明貪狼太星君、天璇陰精巨門元星君、天機真人祿存真星君、天權玄冥文曲紐星君、天衡丹元廉貞綱星君、闓陽北極武曲紀星加、瑤光天衝破軍關星君。北斗位處坎宮,降神於人,名之為魄,其主要職責乃司理陰府,宰御水源。
北斗七星實為九星,七現二隱,除天樞、天璇、天機、天權、天衡、闓陽、瑤光七星外,第八星為「隱元」。七現之星代表人體雙目、兩耳、二鼻孔、一口,即所謂之「七竅」;二隱之星代表人體之尿道、肛門,人死則九竅不流暢,魄歸地獄、魂飛九天,因此有「南斗註生,北斗註死」之說。相傳漢朝宰相霍光的宰相府中,有名典衣奴叫「還車」者,曾因叩禱北斗二隱星而享壽六百歲;另在《搜神記》一書也記載著顏超世壽僅有十九歲,嗣後求禱於南北斗二星君,增壽至九十歲一事。回上層
*至聖先師孔子【農8/27聖誕】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五五一年),魯國昌平鄉陬邑人。父親叔梁紇為陬邑大夫,娶妻施氏,生女九人,其妾生子孟皮,字伯尼,有足疾;後又娶顏氏女徵在,夫婦二人前往尼丘祈子,如願添嗣,即為孔子。
孔子三歲時,父叔梁紇去世;十九歲娶妻官氏,翌年生子伯魚。周景王十五年(西元前五三O年),孔子年廿二歲,教學鄉里,其後曾學琴於師襄子、問禮於老聃(老子)、於樂於萇弘,好學不倦。周敬王四年,魯國大亂,孔子前往齊國,深為齊景公所賞識,後孔子返魯,修詩書禮樂,跟隨弟子日多。孔子五十一歲時升任為魯國大司寇,攝相輔政,誅亂臣、齊禮樂,於是國政大行,民風敦厚。自孔子攝政以來,魯國大治,齊國困地緣相近深受威脅,於是選送美女八十人誘惑魯君,魯君終日沈迷樂舞,不問政事,孔子遂罷政辭官,至周敬王三十六年(孔子已屆六十八之齡)始返居魯國。從此刪詩書、定禮、贊周易、作春秋,門下弟子三千人,桃李滿天下,奠立因材施教,誨人不倦之師尊典範。
孔子為杏壇樹立永垂不朽的教師形象,後世尊稱為「至聖先師」,其歷代褒封「褒城宣尼公」、「文聖尼父」、「太師」、「隆道公」、「玄聖文宣王」、「至聖文宣王」、「大成玉聖文宣王」,明世宗嘉靖九年,定諡為「至聖先師」。
孔子之奉祀起於魯哀公於曲阜故宅建廟供奉,歷代帝王多有祭祀,唐玄宗時始設孔子座像;清世祖順治始定文廟,列為朝祭典。文廟祭孔原是春秋二祭,民國元年,以孔子生夏正八月廿七日為祭典日。民國二十三年改為國曆八月廿七日為孔子誕辰,二十二年並訂此日為教師節;四十一年,政府明令夏正八月廿七日為國曆九月廿八日,遂改國曆此日為孔子誕辰暨教師節,每年九月廿八日於孔廟舉行莊嚴隆重之祭孔大典。回上層
*亞聖孟子【農2/2聖誕】
孟子名軻,字子輿,為戰國中期儒家之代表人物。孟子係魯國鄒人(今山東省鄒縣東南),早年喪父,孟母仉氏曾三遷住處至學宮之旁,使孟子自幼濡習俎豆揖讓之道,其間,孟子一度廢學而歸,盂母怒而剪斷織布以訓子,此後孟子即旦夕勤學,受業子思之門,成為聞名一時之大儒。
孟子學道即成,遊歷於宋、滕、魏等國,以唐虞三代之德為施政宗旨,而不受當朝諸侯所用,然齊宣王賞識其才,攬為客卿,位列大夫之職,時孟子已五十餘歲,深感仕途多難、時政困亂,遂束裝返國,其門下弟子則紛受朝臣之職,備受重用。孟一生繼承孔子學說,積極闡述儒家思想,弟子公孫丑、萬章等人,統合其生平所論言作孟子七篇以傳世。據考,孟子生於周烈王四年己酉(西元前三七二年),逝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壬申(西元前二八九年),享壽八十四歲。宋朝元豐年間封鄒國公,配享孔子廟庭,元朝至順間加封鄒國亞聖公,世稱「亞聖」。回上層
*制字先師倉頡【農3/28聖誕】
倉頡係黃帝時之史官,為中國文字創造之祖。遠古時代結繩以記事,自倉頡之時,因見鳥獸遞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因此體類象形而創制文字,以代替結繩記事之不便。相傳,倉頡生而神異,多目立立視,善觀天象地理興鳥獸紋理,文字創制完成時,天雨粟米,鬼皆夜哭,或說倉頡為文字之集大成者,按文字發展非一時一人之力可成,係歷代史官象天法地,俯察萬物變化,創制文字以記事,迨至倉頡之時,析理歸類,將文字定於一統而大行於天下,世人遂謂倉頡為製字先師。
東隆宮後殿二樓供奉制字先師倉頡暨孔孟儒聖,每逢考期,境內學子紛紛相偕朝拜,祈求先賢至聖賜與文思與考運,由於祈願多能達成,前來祈祝者興日俱增。回上層
*太歲星君
根據《搜神大全》載太歲生平如下:帥者紂王子也,母皇后姜氏。一日后遊宮園,見地巨人足跡,后以足踐之而孕,降生帥也。肉毬包裸其時生下,被王寵受妃名妲己,冒奏王日正宮產在,王命棄之狹巷,牛馬見而不敢踐其體,王命投之于郊,鳥鴉蔽日、白鹿供乳,適金鼎化身申真人經過,但見祥雲藹藹、紫氣騰騰,毫光四起,真人近而視之,乃一肉毬,曰此仙胎也,將劍剖毬,得一嬰兒,即抱歸水濂洞,求乳母仙姑哺而育之,法名“口金叮呶”,正名“口金哪吒”,又緣其棄郊之故而孔名殷郊,年將七歲同乳母後園遊翫,母日汝非吾子,乃紂王子,因聽信偏妃妲已之言,將汝為妖,汝母墜樓而死。帥感泣,竟見真人具道欲報殺母之仇,真人日吾兒年幼不可去也。帥堅請去,真人曰汝困有此願力報母,亦者思也,但即往天妃八寶洞中,取何寶物為使,方可前去。帥往取黃鉞金童而見真人曰取此何也?答曰此物好誅妖昏,是時真人口中不語,臉帶微笑,意許如此,只恐年幼不能奮力,令往取兵書訓汝,先乘海馬下山收二強人為副帥,領命即收 神、鴉將,帶歸見真人,又命再往掃帚山,得十二強人,方可征商。帥不知強夥,乃十二喪門哭鬼骷髏神,帥即往盡戮之,懸首掛頸胸而回,真人曰骨非他也,能助陣,一敲鬼哭神驚、人頭昏悶,手軟不戰自退。於是指帥助武王而伐紂,至牧野率雷震等前鋒,顯威殺商士,前徒倒戈,自戮血流,標杵當先,趕至摘星樓上,正值妲已元是妖稚亡國日迷主精,夜吃人血後,見紂敗欲顯聖化去,被帥威嚇歛形擒見周王,命戮,妲已大挻妖容,炫目無忍殺者,帥抱忠憤者養,不荒於色,劈斧誅之,妖散光道黑煙而沒。玉帝聞有孝養之思,又有斬妖之勇,遂封「地司九天遊奕使至德太歲殺伐威權殷元帥。」
太歲星君為人類一生中之本命歲神,主掌人間的吉凶禍福,六十甲子各有歲神輪值,當值之歲神,即稱「值年歲神」。六十位太歲星君輪轉一週為一甲子(即六十年),以歲次丙子為例,太歲星君為郭嘉司命當值之年,則丙子年一年之中由其專責司察人間善惡,鑑罰世人罪行,又太歲為凶星煞神,民間咸信太歲當頭坐,無災必有禍,故肖鼠逢13、25、37、49、61、73、85、97歲之人皆為氾沖(正沖)犯太歲。
太歲神依其六十甲子循環纏次輪值,每年挨移,據《清稗類鈔》云:太歲為凶神,凡太歲所在之地起主興工,則所食之地必有災殃,太歲循天運時令,依地支十二字配合十二生肖之運行,衍生子午陰陽相剋,遂有犯沖與犯刑之子午相刑剋,從犯沖(正沖)年屬往下順推加六數為犯刑(對沖)年屬,以丙子為例,肖鼠屬犯沖太歲。肖馬逢7、19、31、43、55、67、79、91歲之人為犯刑,沖氾太歲,俗謂太歲出現來,無病也破財。由於天上星宿有制衍,人間庚命有相成,犯太歲之人為祈求上蒼免除三災九橫,惡厄加身,必須安奉太歲以制凶星煞神,而達禳災解厄、植福消衍之目的,以佑長年平安順利,迪吉盈門。
【東港文化、你我維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回應:
張貼留言